对社交恐惧的认识,应该是在大学时期,那时听到这个名词,内心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就有社交恐惧症。当时参加社团活动,开始需要面对一些陌生人,当我站在他们面前会不自觉地紧张不安,而且这种体验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减少。
其实,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有些自卑、不善社交。上学时候我是个极度害羞的女孩,每次老师点名回答问题,我就非常恐惧,一旦被点到,总是面红耳赤,脸滚烫滚烫的。即使我会回答这个问题,但我还是害怕在人多的地方说话,害怕成为众人的焦点。
虽然有些时候,我知道自己不能这样,也想表达自己的看法,但就是不敢举手,不敢大声说出来,这样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。
这种恐惧还延续到找男朋友。在大学之前,我从不敢想感情这些事情,也从来不跟男孩子有太近的距离。上大学后,有些男孩子开始跟我讲话,我都会脸红,手心出汗,心跳得很厉害。那段时间很是困扰,不知道该如何跟异性交流,更不知道该如何巧妙地化解这些窘境,跟熟的人还好,跟陌生的异性真的有点障碍。
我也知道这样不好,会让人误会,也担心别人会觉得我不正常,所以很努力地去克服自己的恐惧。这种惧怕不是一次两次努力就会好起来,每遇到一次就要很努力一把,每一次都需要克服心里的恐惧。而且,每一次我都要在心里反复揣摩很久很久,把自己变得很强大、很无所谓的样子,佯装镇定。即使这么努力了,费了如此多心思,现实的表现其实不怎么样,很难做到想象中期待的样子。
这种体验是有选择性的,每当我感觉内心有压力或是对方给我施压时才会这样。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,和熟人或比较温和友善的陌生人交谈时,我虽然会有点腼腆,但也能应对,不会恐惧。
内心其实很清楚,自己有社交恐惧,有些时候会将自己关在屋子里,不愿见任何人,有亲友来访,心里抗拒接待,奈于礼节,会更想着找机会逃避,不想呆太久。
近几年,我一直都在努力了解自己,了解心理,了解童年,了解社会。从我的经验来讲,对于社交恐惧症产生的原因,和童年的关系非常大。如果想改变这种症状,首先是能够在社交恐惧发生时察觉到自己的内心变化,并逐渐不带评价与压抑地全然接受自己这种状态。
其次是要去分析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原因,只有了解了过往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创伤,看到恐惧背后隐藏的真正根源,才能从根本解除内心积累的恐惧。
我觉得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很多是来源于自卑。我的母亲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,她几乎从来都没有夸奖过我,肯定过我,即使我做得非常棒,她也能找到理由批评我、否定我,她觉得只有这样,我才不会骄傲,才会谦虚,才会更努力、更上进、变得更好。这给幼年的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压力,不仅仅是自卑,最关键的是没有形成自我。没有自我的人,就意味着靠外在的世界来存活,对外界的评价和看法特别敏感,别人无意间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都能在心头掀起巨大的恐惧和挫败。
而且,因为自我评价来自外界,一旦没有达到外界所谓的“完美标准”,并会自责,开始攻击自己、否定自己,遇到微小的挫折和失败都会马上退缩,致使成功变得难以企及。
最近一年,我都在分析我的童年,在察觉自己的潜意识,探讨那些已经内化的心理模式,我现在不敢说我已经百分之百改变了,但已走了一大半路,我自己见证着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,一天比一天自信。我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,与真正的自己相遇,我相信那天不会太远。
©CopyRight 2019-2020 JINGKE NAOK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
备案号: 黑ICP备19001199号-34